首頁 > 
新聞中心 > 
企業(yè)新聞 > 
正文

保家衛(wèi)國看“猛士”

發(fā)布日期: 2019-10-03來源: 東風汽車報

1927年8月1日,南昌的一聲炮響,正式掀開了中國獨立武裝革命的新篇章。由此,8月1日就成為今天的建軍節(jié)。九十二年來,中國人民解放軍走過了無數(shù)光榮征程,而一代又一代的軍車裝備,與他們一起保家衛(wèi)國。

作為國內(nèi)最大的軍車制造商,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"東風公司")建設50年來,累計生產(chǎn)軍車近40萬輛,為人民軍隊提供了數(shù)量最多、質量最優(yōu)的軍車,為國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。其中,有"陸軍航母"美譽的第三代軍車EQ2050東風猛士,更是新時期東風軍車的代表。東風猛士總設計師黃松坦言:"做軍車的開發(fā)必須具備責任感、使命感、榮譽感,東風人就是肩負著責任、使命和榮譽,干出了東風'猛士'!"

衛(wèi)國家,"猛士"誕生

因軍而建,因軍而興,第一代東風人披星戴月,在四面透風的蘆席棚里,一盞馬燈、一根扁擔、一雙草鞋,硬是用榔頭和錘子造出了第一輛2.5噸軍用越野車EQ240,從此打響了東風軍車發(fā)展的第一槍。

上世紀90年代中期,換裝了新型大功率柴油機、具有更高通過性的東風EQ2102開啟了東風第二代軍車服務國防的歷史。

進入21世紀,在各國陸軍相繼配備了高機動越野車后,中國高機動性軍用越野車的研制還是一片空白,而最困難的狀況是中國遭遇了國際技術的封鎖,軍車發(fā)展遲遲沒有進展。彼時,美國重型軍車"悍馬"在海灣戰(zhàn)爭中一戰(zhàn)成名。

"中國能不能造出一匹'悍馬'呢?"在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慶上,總參裝備部領導發(fā)出了這樣的疑問。

"有信心",時任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(xié)會負責人張小虞拍著胸脯保證,"而且有兩個百分之百的把握,一個是百分之百自主知識產(chǎn)權,一個是百分之百國產(chǎn)化。""誰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呢?"在張小虞的推薦下,這項任務最終鎖定在時任東風公司技術中心主任的黃松身上。

"對于汽車從業(yè)者來說,幾乎每個人做夢都想造出一匹'悍馬',這是一件令人感到很'霸氣'的事兒",多年后,黃松回憶起這段臨危受命的往事,仍然心潮澎湃。

盡管這項充滿光榮的任務令人振奮,但以當時的技術和經(jīng)濟條件,壓力重重。既然已下定決心,只有一往無前。

東風"猛士"總設計師黃松

2002年,研制中國"悍馬"——東風1.5噸級高機動性越野軍車的命令正式下達,時限5年。

立項后,東風公司、總裝汽車試驗場、駐東風公司軍事代表室成立了由東風公司總部、總裝汽車試驗場、駐東風公司軍事代表室、東風技術中心、越野車公司等單位和部門組成的項目領導小組、推進協(xié)調(diào)小組、研發(fā)小組、生產(chǎn)準備小組,明確了各小組成員及工作職責。技術部門組成由設計、試制、試驗人員組成的項目團隊,確定精心設計、精心試制、精心試驗的開發(fā)原則。中國第三代高機動性越野車研制工作全面展開。

"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時間安排得特別緊張,要求每開發(fā)一個產(chǎn)品都要通過節(jié)點評審。當時東風公司集中人力做研發(fā),堅持按節(jié)點完成任務,出現(xiàn)問題馬上改。"黃松回憶。

2004年4月,總后勤部在北京展覽館舉辦軍用車輛展覽,總裝備部領導來到參展的"東風鐵甲"身邊,聽完車的性能和研制進程后,他問黃松:"這車叫什么名字?"

這下把黃松問住了,在研制中,一直叫"東風鐵甲",對內(nèi)稱"Y2項目",并未正式命名。

總裝備部領導思考半晌,念起:"大風起兮云飛揚,威加海內(nèi)兮歸故鄉(xiāng)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。這車看起來威風八面,是我軍鎮(zhèn)守四方的猛士,就叫'猛士'吧。"

東風"猛士"因此得名,并迅速在2007年開始批量列裝部隊,東風完成了向第三代軍車的跨越。

"東風猛士車上所有部件,大到發(fā)動機,小到一個螺絲,全部自己生產(chǎn),是真正的百分之百自主知識產(chǎn)權,百分之百的國產(chǎn)化。"黃松說,這款車不但打破了國際技術壁壘,還創(chuàng)造了技術奇跡,實現(xiàn)5項理論方法創(chuàng)新,19項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,全部15項戰(zhàn)技指標中有12項超過美軍"悍馬",其余3項均為國際一流,并取得75項專利技術,被軍方譽為"陸軍航母"。

保平安,猛士出征

抗震救災,安保維穩(wěn),國際維和……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東風"猛士"。

2008年5月12日,汶川大地震突如其來。在一切通訊中斷的危急關頭,重慶公安一輛原定去往拉薩執(zhí)行任務的東風"猛士""動動通"專用車接到上級命令,臨時改道汶川救援一線。

彼時,帶隊中尉何將軍以最快的速度馳援災區(qū),路上一處道路突然出現(xiàn)斷層,眼看數(shù)米寬的深槽越裂越深,何將軍快速判斷周邊路況:路的右邊是山體,左邊是深入山谷的斜坡,谷底河流湍急。來不及過多思考,何將軍雙手緊緊握住方向盤,將油門踩到底。東風"猛士"快速沖向斷槽,一躍而過。落地時,后車輪發(fā)出巨響,卻毫發(fā)未損。最終,這輛東風"猛士"成為突破重重阻礙第一個到達災區(qū)的車輛,并將受災情況第一時間傳遞給外界,贏得了"何懼山高路險,猛士一馬當先"的贊譽。

2015年,東風"猛士"作為首選出征車,與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一同到海外執(zhí)行任務,南蘇丹、孟加拉國、剛果(金)、利比里亞等多個國家都留下了東風"猛士"威武的身影,而"猛士"也幫助中國維和部隊圓滿完成了警衛(wèi)巡邏、運輸保障、工程建設和醫(yī)療救護等任務。

閱兵式上的東風"猛士"引導車

閱兵式上,東風"猛士"也沒有缺席。在舉世矚目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,118輛東風軍車參與受閱,27個裝備方隊中,有19名將軍領隊乘東風"猛士"受閱;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,東風公司生產(chǎn)的187輛軍用車輛裝備成功接受檢閱,在所有受閱車輛裝備中占比超過1/3。"零失誤、零誤差、零故障、零事故"通過檢閱臺,東風"猛士"和東風軍車用行動證明了什么是"召之即來、來之能戰(zhàn)、戰(zhàn)之必勝"的英雄戰(zhàn)車。

而東風"猛士"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、中國外觀設計金獎等,進一步擦亮了東風中國軍車第一品牌的金字招牌,充分展示了東風在軍車研發(fā)設計領域的過硬實力。

向未來,猛士升級

在中國軍車第一品牌的榮光背后,是東風人始終不改的報國初心。東風"猛士"的研發(fā)工作,沒有因一時的成績停滯,而是不斷迭代更新。從最初的后勤運輸保障車型,到200馬力防護型平臺,再到300馬力B平臺一線作戰(zhàn)車型,東風"猛士"以自身的全面升級,實現(xiàn)了東風軍車研發(fā)與部隊國防需求的同頻共振。

東風公司技術中心Y2項目總工程師周忠勝,是眾多東風軍品研發(fā)人中的一員。2010年開始,作為項目負責人和副總工程師,周忠勝領導研制了防護型"猛士"和"猛士"改進型系列車型,逐步構建和發(fā)展了機動、防護、火力、信息四位一體"4+1"防護型車輛平臺,支撐了輕型高機動部隊試點建設。

隨著輕高機部隊建設的深入,周忠勝又開始研制全新的300馬力"猛士"B平臺。B平臺實現(xiàn)了"猛士"承載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全面升級,整車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同類軍車先進水平,能夠滿足我軍未來軍事發(fā)展需求,是輕型高機動部隊的主力運載平臺。

東風"猛士"在2019年上海車展亮相

與此同時,輪轂電機,也為東風"猛士"帶來更靈活、更有力的心臟。

"從2011年開始,我就搞電動的'猛士',就是我到現(xiàn)在還在做的輪轂電機的項目。"在一般人看來,電動"猛士"遙不可及,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實現(xiàn)的事情,但在黃松看來,新能源軍車具有傳統(tǒng)軍車不可替代的優(yōu)點,依托輪轂電機技術,其靈活性更好、越野能力更強、提速更快,且噪音小,在軍事行動中便于隱藏。

雖已年過七旬,但黃松在研發(fā)攻堅的路上沒有止步。2015年,黃松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,將電動"猛士"的七項技術攻關逐一拿下,并完成了組織驗收。

"是東風精神給了'猛士'機遇,不忘初心,才會有'猛士'的今天。"對于即將迎來量產(chǎn)的第三代東風"猛士",黃松依然充滿信心。